今天给各位分享酱香型白酒发酵容器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酱香型白酒的发酵剂是什么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是什么?
酱香型白酒主流有四大酿造工艺:坤沙、碎沙、翻沙、串沙。坤沙 坤沙工艺是酿制酱香型白酒工艺中最好的一种,坤沙工艺酿制酱香型白酒需要经历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、两次投料,整个酿制周期长达一年。
酱酒酿造的基本工艺是“12987” 酿造端工艺,即午制曲、重阳下沙、1年生产周期、2次投料、9次蒸煮、8次发酵、7次取酒。酱香酒是白酒中较为让人喜欢的一种香型白酒。能够让众多人喜欢,其酿造工艺功不可没。
酿造工艺概括为:两次投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的工艺过程。茅台镇为酱香型白酒生产集中地,选用当地优质高梁为原料,严格按照节气,端午采曲、重阳投料。
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:碎沙,酱香型白酒原料为“沙”,指的是红缨子糯高粱。大曲粉碎,酱香型白酒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,由于高温大曲的糖化发酵力较低,原料粉碎又较粗,故大曲粉碎越细越好,有利糖化发酵。
酱酒的酿造工艺大致分为以下四种:大曲坤沙 老祖宗传下来的酱酒手艺,也是所有高端酱酒的标配。“坤”谐音“捆”是指完整的意思,就是保持高粱的圆颗圆粒是完整的意思,坤沙酒就是用完整高粱籽为原料酿造而成。
地缸发酵与窖池发酵的区别
这样的窖池多用于浓香白酒生产。突出己酸乙酯的生成。
而窖池,这个“坑”,就是把粮食变成酒的关键地方;再通俗、简单一点讲,过程是这样:粮食进入“坑”——在“坑”里,粮食变成酒糟(这就是酒的“发酵”)——酒糟出“坑”,便能蒸馏出酒。
不同香型白酒工艺区别很大,使用的发酵剂也不同,发酵期也不同、发酵的窖池也是不同的。清香型白酒:瓷砖窖、地缸发酵,发酵期不超过1个月,发酵剂是中温大曲或者麸曲。
浓香型酒则不同,原料虽然是高粱、小麦,制大曲则是中温(55~60℃),原料混蒸混烧,采用周而复始的万年糟发酵工艺,用曲量为20%左右。窖池是肥泥窖,为丁己酸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,并强调百年老窖。
白酒发酵池的修建
白酒的发酵池可以用砖砌。四周泥池为最好,但也有中间墙用砖砌后再敷香泥的,把砖垒成花格型,垒时中间规则地插入竹板,为方便敷泥。用砖砌最好别用水泥,连接用黄泥即可。
转缸,将发酵好的酒酿转入发酵缸中,加入30%的温水120%~125%,加盖。转缸后第二天进行翻醅,即将整块酒醅底面对翻,夏季可及时封缸,冬季可于次日封缸,即用塑料薄膜封严缸口,进行厌氧发酵。料温、室温基本同前发酵。
⑤搭窖壁:用苎麻丝缠窖钉头后,将搭窖泥运到窖底,将其(发酵泥)一团团用力砸向窖壁和客底,并在窖底的一角留有呈窝形的黄水坑1个,新窖筑成后,不能散开不用,以免窖泥干裂,应立即使用。
传统酿酒技术发酵池结构地坑深度通常为1m左右,宽度为2~5m,呈长条状,地坑四壁做防水处理。这种方法有足够空间就能实施作业,技术要求低、简便易行。但开放式发酵环境如温度、湿度等因素极易因为人为的影响而受到干扰。
白酒发酵窖池与酿酒工艺有关。清香型混蒸续楂发酵使用瓷砖窖池,二次清工艺使用地缸发酵,酱香型白酒窖池使用泥底石头窖池,浓香型白酒窖池是窖泥抹的窖池发酵。工艺不同窖池区别很大。
底部有黄水引流沟,沟上面铺设没有杂味的木板。这样的窖池需要14-20个,根据发酵期定数量,每天生产一个窖池。正常生产粮壳比例1:0.3,粮糟比例1:4-5。酿酒工艺做清蒸混入,稍微浪费能源,但是出酒率高,酒干净。
酱香型白酒发酵容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酱香型白酒的发酵剂是什么、酱香型白酒发酵容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